今年六月收到ICF認證PCC的證書,是我人生重大里程碑!
這意味:在「我是誰」的身份認同上更得到自我肯定,正式陸續開展專業級教練的各項服務;期許和最好的自己相遇,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五年前下半場人生,從NLP大腦神經語言學開始,我設定重新學習的教練生涯;它源自於年輕時、到紐約學電視、電影,想要拿到奧斯卡金像獎的夢想;只是,現在焦點轉換了,從關心自己,對象轉換成社會大眾;幫助客戶拿到奧斯卡金像獎,成為人生贏家,變成了我的願景。
NLP專業執行師學習不久,發現「教練」關鍵詞,是前GE總裁威爾許極力推崇,一種企業領導人所需具備的領導能力;同時知道教練這個行業的發展之初,NLP學者有很大貢獻。因此也一路取得NLP高階執行師、NLP訓練師的資格。
我參加的匯才ICF認證的教練培訓計畫,是全球第一個被認證的華文課程。創辦人EVA有次來台在美僑商會演講,因緣際會和太太LINDA一起參加,接著就展開一連串夫妻共同學習教練之旅。後來我知道,這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因為有這樣的緣故,夫妻之間有了共同的夢想。
ICF的ACTP (Accredited Coach Training Programs )課程,全世界有共同的規範,要求至少有125小時上課時數,符合11項ICF教練職能和道德規範,並至少有六次接受有經驗的教練督導,以及通過畢業的教練職能考試,方可取得ACTP資格,再累積相當時數才能申請ACC或PCC資格的教練認證。
在歷經教練課程筆試和CD教練錄音的審核,拿到ACTP資格後,很幸運地,適逢ICF台灣分會ICFT成立,加入協會並擔任理事工作。申請PCC要件之一是,需要超過750小時教練時數,而累積時數是一段漫長過程,還有如何申請,也需要有熟悉申請細節的夥伴支持。最感恩的是ICFT第一屆理事長鄧雲暉博士不斷鼓勵,提醒夥伴們要累積時數,取得專業教練認證;過程間無私的經驗分享,成為我教練學習成長最大的動力。
教練社群的力量,不僅有助於申請教練的認證,對於新手教練往前走也是一種很重要支持來源;Peer Coaching 是教練協會重要的活動,它的對象是已經在從事教練工作的夥伴們,大家輪流擔任教練。擔任過教練的夥伴們,事後覺得大家的回饋對學習的幫助很大,值得一提。
在超過三年以上教練實務經驗累積時數過程中,我參加了許多中外大師的課程,有很多收穫。課程中認識很多學習夥伴,並且和以前幾位舊識取得聯繫,因為教練的支持關係,彼此有更深的連結;友人知道我在學習教練,也會介紹需要支持的朋友,為需要幫助的人進行教練會談。雖然支持別人,其實很大層面是幫助自己,在察覺、臨在感、以及靜觀Mindfulness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
我人生最大的幸運是,和太太Linda一同以教練為願景;她比我早幾個月拿到PCC,常常晚上我們分享有關教練的學習,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最近又剛完成焦點解決取向將近兩年的理論、實務,以及督導學習;焦點解決的正向思惟,是一種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和習慣、直覺不同的思惟方式,簡單有效但不容易。目前我將焦點解決和ICF的教練結合起來,運用在一對一、工作坊教學,以及客戶所需的各種情境上,都有很好的效果。
最後期許正朝向教練道路的夥伴們,能更持續深入探詢並相信教練在你們人生的旅程上,不僅對自己,及對四周的人,都能令到他們成長與改變,成為一更有價值的天生贏家;對於已經是教練的夥伴們,我們一起努力,在陽光下為教練服務共同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