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在專注聆聽客戶的需求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瞭解我們當下在想些什麼,感覺到什麼,以及有什麼情緒。這不僅是去聽,更要投入全部的專注以覺察到兩人關係的變化。透過這種聆聽方式,可以讓我們聽出更多客戶的弦外之音。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教練的剛開始的時候感覺的是開心與開放,但卻注意到在過程中你逐漸轉為難過、緊繃、憤怒、甚至疼痛,這就值得你好奇的去探索究竟發生了什麼,因而引發在對話過程或教練關係的這個轉變。當然,你也有可能是「想太多」,但聆聽並分享你的好奇心給客戶─ 不一定是「真的」,但忠實的反映你當下的體驗與感受,正是教練要做的事情。
在近期的一次教練中,有一位客戶告訴我她開始覺得生活無關緊要,變得非常玩世不恭,甚至想辭掉她的工作。她的語氣一直保持冷漠,聲調很少起伏,但我卻越聽越感到悲傷。最後,我告訴她說,她的描述讓我快哭了,她聽到之後,態度稍微有點軟化,開始聊了一些她感到痛苦卻又不敢承認的事情。這是這次談話最關鍵的敏感時刻,然而也轉變了我們對話之間的能量。
當我在反思到底發生什麼事時,我不禁思考當下我到底感受的是誰的悲傷。是她的?還是我的?我的注意力顯然已經離開了她,而轉為我對她的感受所生出的反應上了。然而,如果我因為要持守「中立」,而忽略了我自己的反應時,那我就真的不能確定我們的對話能夠走到哪了。我的情緒反饋加速打開了與客戶的對談,挑戰她去更深層的思考與表達,面對她在冷漠的表面下所隱藏的那一面。
有些人認為,教練與客戶的關係不是單向的,但我們卻常常傾向於以我們所學到的教練技巧去單方面的注意客戶,而忽略了自己。所以,作為教練,值得注意的就是在一段教練關係當中,我們是否也受到客戶的影響。這讓我們有機會去做反思與覺察,我們是怎麼去注意到自己的感受的?當下是怎麼做出回應與反饋給客戶,但又同時保持與客戶的對談的?
最後,我留下這個問題給你去思考:我們如何做到在與客戶連結時,又不失與自己的連結?
出處:Coaching World雜誌 2015年 5月號 作者:Aboodi Shabi, PCC 翻譯:張耀聰 校訂:韓若梅 May 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