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 0933-535-961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
- service@icftaiwan.org
- Mon - Fri: 9:00 - 18:00
上篇的移情覺察與案例分享,談到移情產生的原因及發生的狀況,有些朋友問
了些問題或是分享了一些感悟,我想就這本書的一些概念上”再多泡一下”。
移情的最最最源頭,究竟來自哪裡?有沒有可能有人不會產生移情的呢?是有
這種可能的,前提是我們從有記憶以來即得到五種充分的成人之愛:關注(attention)、
接納(accept)、欣賞(appreciate)、親密情感(affection)及容許(allowing)我們做自
己。
閱讀這段的時候,讓我產生一個視覺化的畫面:想像如果這五種愛像是你出
身即隨身攜帶的五個瓶子,裡面裝著隨時滋養身心的必需品,但是它一直都是滿
的嗎?可能有些瓶子水很少,有些很多,或是五個瓶子常常是空的。而因為這些
都是滋養身心的必需品,所以從我們有意識起,我們就一直在不斷的在可能供給
水的地方舀水,希望裝滿這五個瓶子。我們期待他人看重我們、接納我們本然的
樣子、視我們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給予自由的空間……,一旦他人沒有這樣對
待我們,便喚起了一種緊張或悲傷的危機感,因為我們沒有被滋養,身心長期的
乾涸了。
因此作者給”缺乏愛”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指我們無法充分得到上述
5A時所產生的狀態。
因為感受到缺乏,所以可能在發現有某些人可以提供這些愛的時候,我們便產
生”緊抓不放”的心情;恨不得能把自己的瓶子裝滿水,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依
附關係。
另一種狀況是我們發現有些人,是來打開我們的瓶子,往他的瓶子裡倒水的,
或甚至渴望我們主動把水分給他們,這個時候我們會恐懼或焦慮,因而導致了逃
離。
對於這些每天在心裡上演的感受或外在的人際往來,作者只有一個忠告:”面
對現實,不要壓抑。”
譬如你渴望從另一半身上獲取讚美與肯定,但是又會因此而感到不耐或擔
心?先從各種積極討好的表現或是反覆的爭吵中停下來,面對自己”缺乏了某
些愛”這個現實。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你已經先給予了自己”接納”這種愛。如果你願意試試
看,暫停在這個現實當中,去體會一下自己到底是怎麼了,在心裡翻攪的五味雜
陳滋味是什麼,你又給予了自己”容許忠於自己”這種愛。
不要小看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威力無窮的步驟,或許,這有沒有可能是第一次如
此溫柔的對待自己呢?
作者根據5A之愛提供了五個問題,作為關照自己跟他人互動的使用,我覺得
若是把句子中的”對方”換成”自己”,也同樣適用,而且有利於創造”自我供水
系統”:
1.我有沒有關注對方真正想要說什麼?面對對方,我是不是處於防衛狀態而沒
有開放自己?我是否觀察到他的感受以及肢體語言,還是我只是在聽話語的
內容?
2.我是否接納對方真正的身分,還是在評判他或她的生活方式或行為?。
3.我是否欣賞對方,還是在貶低或小看對方?我是否看見對方的價值且珍惜它?。
我是否珍惜對方在我生命中所佔的位置,還是我將對方視為理所當然?
4.我是否感受得到感情?我會跟對方保持友善,還是害怕親密,保持距離?我是
否適當地展現實際的愛?
5.我是否容許對方做他自己,還是企圖監控對方的選擇或生活的方向,控制其行
為?
讓我們嘗試,在一段關係中,透過容許自己簡單地與發生的事情共存,不為了
什麼,只是想,真實的活著。
如果覺得一開始要從”人”的身上觀察移情有困難,作者還提供了另外一個練
習路線,就是”物”。因為移情不僅限於發生在人身上,它可以在我們與任何動
物、事件或儀式、地點或事物之間發生。
例如一個學步兒童在學會走路後,漸漸離開母親的懷抱而獨立,但他仍會帶著
存有母親溫暖或味道的毛巾(大家都還記得這條毛巾吧?呵呵),因為這是讓他能
保有安全感的方式。這條毛巾或泰迪熊就是所謂的”轉移物”,一個物品變成了關
心和安全的象徵,背後是滿滿的情感。
我有一個對事物移情很深刻的記憶。一件樣式普通的polo衫,是很多年前外
婆送的衣服,有一次我去旅行的時候把它忘在了印尼的某旅館裡,回家之後才發
現。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尋找這件衣服的過程:先是反覆跟旅館多日聯繫直到確
定找不到,然後我直接打電話去那個品牌的公司詢問是否還有庫存,因為樣式已
經是舊款,客服一聽就說不可能有了。我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那件衣服對我很
重要,可以拜託你再多問一下嗎?”,不知道是不是被我的語氣感染還是怎麼樣,
客服人員就說機率真的不大但是他幫我查查看。總之這件事情的結局是,查了幾
個資料庫後,發現在某一個國家的倉庫裡還有兩件,重點還有我的尺寸,所以最後我
拿到了一件一模一樣的polo衫。
0
知道這個過程的朋友多數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幾百塊台幣的一件衣服,值得花
那麼大力氣嗎?只有我才知道這件衣服不只是一件衣服。在這個例子裡,我接納
了自己失去這件衣服的強烈感受(雖然第一時間還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大驚小怪了),
也曾經想壓抑自己的感覺(丟了就丟了啊,反正就是一件衣服不要想太多……),
但是幾天之內我發現必須正視自己的感覺,於是我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旅行中
丟了一件衣服那麼重要(也不是旅行中第一次掉東西)?然後發現,我需要那件
衣服是因為那象徵的我跟外婆的親密情感,承認了這一點之後(接納),一切都明
確了起來,我要用盡辦法去找回那件衣服,不管他人怎麼看這件事,我容許自己
誠實地為自己的心負責。
所以或許你也可以開始從身邊的任何動物、事件或儀式、地點來觀察移情。
尤其是活的寵物,更是不錯的觀察對象。作者提到,我們對待寵物或自己小孩的
方式,能揭露一些我們小時候受到的待遇。例如,我們的狗在別的狗經過家門口
時會狂吠,我們試著訓練牠不要這麼生氣。當牠吠得很兇時,我們會把牠關進浴
室,也許這是因為我們小時候發怒時,父母也是這樣把我們關進房裡的。
上次發文後有朋友問:”如果我沒有看別人不順眼,但是我的主管總是看我不順
眼,那是不是他對我的負面移情呢?”, 在書中,關於他人對我們的負面移情,
作者提出了四種觀察的指標,負面移情通常會是這樣呈現的:
1.對方會與我們競爭或比較,誇大他們與我們之間的不同,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優
越。為了證明他是厲害的,以獲取注意力與肯定,填補自己內心缺乏愛的那一部
2.對方積極的想要解救或照顧我們,或許他正是用這種方式轉移注意力,避免處
理他們自己傷痛的手法。很多時候,人們藉由展現”我能照顧他人”,來獲取他人
的肯定(從外面舀水),以填補自己內心缺乏愛的那一部分。
3.對方無法理解或無法看到我們是關心他,給予他建設性建議的。因為在他過去
的經驗中,沒有接受關心或是建議的經驗,或是曾經以為他人關心他,但是獲
得傷害。這使得我們一接近他,他便防衛起來,隨時準備逃跑。
4.先入為主的成見或仇恨可能是移情作用的表現。例如某些人會對我們的選擇、
性向或政治立場不斷道德勸說,或是對我們的外貌、衣著或舉止有過度強烈的反
應,這些事物引發了他的移情,在他的眼裡(與心裡),其實沒有真的”看到”你。
0
上述四種狀況,都是對方基於他們未解決的情緒傷口,而我們身上的某一點上誘
發了一個情緒性的反應。那麼,我們如何能正確且有自覺地回應反移情呢? 作者
同樣提出:”不要迴避,正視當前發生的事情。”的原則,也就是如果我們意識到
當下可能是對方負面移情的一種狀況,那麼讓自己停一下,不要進入他的移情劇
本與之共舞,而是體會一下自己可能與對方過往經驗中的哪個角色相似?
書中舉了個例子:當丈夫對妻子大吼,要她別管他,而妻子不過就是探頭問了在
這一步是同理對方的移情感知(反應真的很大,是不是有什麼被勾起的
書房的丈夫一句話:”你在那做什麼?”。這時候妻子如果能意識到丈
夫的反應可能是一種負面移情的展現,那麼她可以不用覺得莫名其
妙或是委屈,而是用一種更帶著覺察與同理的心情來處理這個狀況。
譬如回應說:”剛剛這句話是不是讓你想起了誰?你的反應這麼大真
的讓我很驚訝。”
這一步是同理對方的移情感知(反應真的很大,是不是有什麼被勾起的
回憶),接下來如果能接著溝通,或許可以這樣表達:”我理解你可能
在我身上看到你媽,我可以理解這是從何而來,你願意先放鬆一下,
看看我嗎?我可以做我自己,用你跟我的方式相處,而非以你和她的
關係,我不想要當你媽的最新版本,我想要做的是我自己。我們可能
要花一點時間來面對這件事,你願意為我們的關係花這個時間嗎?”
要做到如上案例的覺察與溝通需要一些努力,重點是作者提醒我們,只有自
己可以維護自己的界線,界線幫助我們不受到對方負面移情太大的殺傷力。我
們不需要將他人的投射看成是針對我們個人,儘管可以表達對對方移情背後
傷痛的理解,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接受這份移情在自己身上肆無忌憚的發揮
作用。
讓我們一起練習面對事實,與自己的感受共處。一旦啟動”願意停留,與感受
共處”的機制,就是啟動了一種自己對自己的承諾,承諾關注、接納、欣賞、情
感和容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會拋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