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 0933-535-961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
- service@icftaiwan.org
- Mon - Fri: 9:00 - 18:00
今天要分享「與過去和好(when the past is present)」這本書,
談的是我們內心一個也不太容易讀出來、卻時時都在影響我們的狀態—–「移
情」。
移情是什麼?移情為何會發生?作者將移情發生的原因這樣解釋:每個人心裡都
有希望、期望與絕望。童年時期發生過的事,會在我們心裡停駐,然後在一段親
密關係裡突然被啟動,接著我們會移情到對方身上,希望他們能為我們克服一
切,並期待他們能彌補我們過去經驗中的遺憾,或絕望地認為他們不會真正地陪
伴在我們身邊。
所以他把移情分為三類
1)建立在「希望」上的移情。我們常委婉地、間接地要求自己所愛的人,給予我
們過去所沒得到的東西。我們相信某人的確值得我們信賴。
2)建立在「期望」上的移情。若我們的移情建立在期望上,我們會直接要求對方
給予我們過去所沒得到的那些。
3)建立在「絕望」上的移情。我們以為遇見吻合我們需求的人,卻一而再,再
而三失敗。我們總是假想身旁的伴侶會跟父母當初那樣,讓我們失望,或是因為
自己不夠好而讓自己蒙羞,惱羞成怒之餘甚至責怪伴侶太小心眼。
第一種和第二種移情會讓我們在關係中緊抓不放,第三種則會讓我們不斷想逃離
關係。
所以認識移情有什麼好處?簡單的說,認識它、面對它、承認它、然後放下它,
會讓我們活得比較心平氣和一點。就算沒有辦法心平氣和一點,至少會很清楚的
知道自己「為什麼為小事生氣、為大事抓狂」。
案例一:一個男孩小時候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的母親嚴格監控。他內心很想行動自
由但是卻被忽視了,感覺受到壓抑。當他長大結婚後,某天放鬆地在書房裡休息,
冷不防妻子走過來問了一句:「你在那裡面做什麼?」,他突然有種強烈被質疑被
監控,再次被女人侵略了的感覺。跟隨這份感覺的反應,有可能是壓抑不耐,或
是突然爆發怒氣,然而他的妻子可能不會明白為什麼一句簡單的話會引起這麼大
風波?
如果這位男士他願意去探究怒氣從哪來,將會發現自己偏激的反應來自童年
感受轉移的一部分。而後便可以去做做因為怒氣而發現的功課(所以感謝每一次
的情緒波動,都在給我們機會,去認識人生的某一道題,並且決定,要不要正視、
處理、解決和接受)。
除了生氣,還有一種時候可以幫我們發現「移情正在作用中」,就是當我們「理
想化或妖魔化一個人」的時候。
譬如當親密關係中有一個人重要到你覺得「沒有他活不下去」,這過度的理想
化一個人,放大了他在你生命中的位置,因此你把自己能快樂或痛苦的權力大部
分轉讓給他,由他左右著自己。另一種極端是妖魔化一個人,把他/她視為避之
惟恐不及的人,強烈的懼怕與積極防禦。若是任由這些小時候感情經驗的移轉來
干擾我們(強勢的父親—-強勢的老闆,懦弱的弟弟—-無能的屬下,慓悍的太
太——能幹的母親),而不去深入探究,有一天,我們會又委屈又憤慨為什麼
這些被我們過度膨脹的人物,佔據了我們心理的自由空間。如果真想要自由,我
們必須正視與放下自己的移情,在那一刻,這些角色們,將會被縮小到恰當的比
例。
我在教練的過程曾經遇過一對夫婦,由於太太一直想解決自己跟先生之間「說
不清楚的」問題,希望「創造更好的溝通模式」,所以我們展開會談。頭幾次的
過程發現溝通模式是太太不斷抱怨,先生不斷否認,終於有一次先生爆發了:「你
就是不信任我,你不要以為我跟你爸一樣!」,太太流露出很驚訝的表情說:「我
是在說你每天晚上加班很多,都沒時間陪我,跟我爸有什麼關係?」
先生在引導降溫情緒後說:「你從結婚的時候就一直說你爸工作不穩定,不認真
賺錢,害你們小時候生活難過,所以我每天都很認真工作啊,我不明白這樣你還
有什麼不滿意的,還有什麼要溝通的?」
深究這當中的移情之後發現,先是婚姻初期太太將對爸爸的期望放在了先生
身上,而先生則把太太對他的期望與過去自己母親對他的期望連結起來,母親從
小就告訴他男孩要有擔當,甚至常常要他不要太擔心家裡,好好念書做大事,也
從不抱怨這個孩子假期都不回家或是在外打工,反而覺得這是一種獨立的表現。
於是這對夫妻把移情交織在彼此身上,卻因此越來越不開心。當解開了移情
的源頭之後,我請他們各自描述,如果不是按照女方父親的形象,那她真正想要
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丈夫,而先生也描述如果先將從小母親的期待放在一邊,他會
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彼此核對彼此的想法。這個時候,太太說了一句話:
「我們現在終於開始真正的溝通了。以前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話常常講不清
處就開始生氣,原來是因為我們的爸媽跟我們一起結婚了。」
這個太太說出了一個很常見的狀況:移情常是不自覺的,那種感覺就像我們
知道某件事,卻不明白我們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就像我們能感覺到某個人一見面就能有一種吸引力(正向移情),或讓我們感
到嫌惡(負向移情),但一時又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如果能意識到了
是移情在作用,就可以回到記憶裡去找尋密碼是什麼來解開。
但是請注意,移情不是一種疾病或是問題,移情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形成
的一種現象,只要願意面對與承認,移情可以隨著自我意識逐漸不再干擾。這是
一個可以自我教練的問話:
每當我們在各種關係中變得不安,且不太知道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時,可以向內
詢問這樣幾個問題
1.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受,是有什麼從我的陰影面,或是過去經驗中被激發出來
了,以致於「老戲重演」?
2. 檢視這件讓自己不舒服的事,然後問 A 我在害怕什麼?B 我想要得到或證明
什麼?C.我試著控制什麼?D.我認為我應得的是什麼?
3.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一遍又一遍的誠實回想。然後明白之後:「啊,原來是
這樣。沒錯。然後呢?我的新選擇會是什麼?」
我曾經有一個教練的客戶是部門主管,他平常在自己部門的時候跟同事說話都
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只要需要去跟上司接觸或開會時,常常結巴。這點讓他十分
苦惱,他其實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但是卻常常在這點上吃虧,上司也知道他挺
努力的,但也會因為他結巴覺得莫名其妙或不高興,後來他因為面臨了職位上的
晉升感到壓力很大,很想爭取,又怕自己的結巴在升官後會更嚴重。
當我們在教練過程談到他面對主管結巴的過程,他說了一句話:「…….,就
像我以前每次要開會報告,就要準備好多天,還要在家裡反覆練習,我有的同事
輕輕鬆鬆開口就能說話,在誰面前也不怕,大老闆來他也照說……..」
於是我們開始設定並想像,當他在任何一個老闆面前不結巴的時候,說話會
是什麼樣子,會是什麼感覺等之後,並詢問他過去的成功經驗,曾經在「職位比
他大的人」面前也能侃侃而談的,是什麼狀況。後來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原來她
以前讀書的時候可以在某些老師面前侃侃而談,但是卻在跟某些同學談話時容易
結巴,再進一步探索,原來他在比他凶悍的人面前就會結巴,所以可以跟慈愛的
老師說話不費力,卻會在比他凶悍的同學或學長面前結巴,偏偏他職涯中歷任的
直屬主管都是屬於講話比較大聲又直接那一類型,所以「權威=凶悍=恐懼,會讓
自己結巴」形成了一條他腦子裡的迴路,然後又會為了自己結巴羞怒而導致更加
恐懼,迴路生生不息。
當明白了來由,我的客戶勇敢的選擇他要寫這份新功課(因為他很想晉升,
不想再原地踏步),重新去認識與面對這種因為移情所產生的干擾。
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另外一個練習: 要在職場上發覺是否有移情的存在,有個
很簡單的技巧,就是想想同事與老闆各兩個優缺點,然後對應到家庭成員(父、
母、兄、弟、姊、妹、孩子、配偶或前任配偶)身上。例如,你感受到管理者很
苛求,看似不甚滿意你的工作表現。你也許會回想,你的母親非常苛求,而你的
父親總是挑剔,對你永遠不滿意。於是這個老闆同時重現了過去的兩個經驗。
移情的概念除了作為一種線索,用在教練工作過程去理解客戶的處境與反應
之外,應用在「教練關係」中,也是教練生涯的必修學分:譬如,你初見面總是
特別喜歡哪一類客戶嗎?特別討厭哪一類客戶嗎?跟哪一種客戶總是合作愉
快,跟哪一種客戶會容易卡住嗎?教練自己本身仔細的去關注在教練關係中的移
情(正向移情或負向移情)必然會對教練過程維持澄澈的狀態有所幫助,更進一
步的,在助人關係中也常見「反移情」,同時需要留意,反移情就是指「客戶對
教練產生移情」。以下是一個例子。
在一次 Mentor Coach 的過程,一位教練跟我探討了這樣的狀況。他跟客戶在
前面前三次會談都挺順利的,相談甚歡,感覺挖掘了不少東西,教練給予了許多
認可與支持,客戶臨走都會覺得很有收穫,滿心期待下一次的會談。但是走到第
4、5 次之後,他意識到前面幾次的行動計畫,客戶要不就是沒有實行,要不就
是做得不徹底,當然總會有各種聽起來更緊迫的正當理由來解釋。後來教練心想
應該要給點挑戰,就針對行動執行不徹底這件事多琢磨了些,沒想到客戶的態度
竟然大幅轉變,變得被動與沉默,甚至在第 7,8 次的時候就詢問能否提前結束教
練。
這讓教練大大不解,跟前幾次的反差實在太大了,他記得前面幾次相談甚
歡,客戶那份覺得教練既理解他又支持他的感激與感動,巴不得想把所有的事情
都說出來,老覺得時間不夠用;比後面的被動與沉默,總要教練引導這引導那才
問得出一點信息,客戶眼神也不太發光,更別說與教練相視而笑,這真的是差異
太大了,這位教練除了不解、挫折,也有一份微微的難過。由於這位教練承諾客
戶在提前結束教練會談之前,最後再談一次,所以他來跟我探討這個問題,希望
在最後會談的時候能不能再做點什麼。
我聽完他的描述之後,頭腦很直覺得浮出一個畫面,我請教他:「你自己回
顧從一次會談到目前第八次,如果是一部電影的話,是什麼主題的電影?」,這
位教練反覆沉吟,幾經思考,他自己驚訝的說:「我怎麼覺得像是一部愛情電影,
好像我們先談了戀愛,然後現在是要分手了。」,我跟他分享我一聽完他的描述,
也是同樣的感覺,然後他很義正辭嚴的說:「我沒有任何這樣的念頭,我們也沒
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從移情的角度來探討了,為什麼這一段教練關係會是以
這樣的面貌,演出了這一段劇本;這當中,教練可以去覺察自己的移情是什麼,
覺察對方的移情是什麼,甚至也有可能那並不是戀人之愛,而是父母與子女之愛
的一種轉化。
例如,通常我們幼時對父母的愛與照顧都有渴望,這是人的本性,一旦
父母提供養育和衷心的關愛,我們很容易因此「理想化父母」。然而成長過程中,
如果父母的態度沒有隨孩子的成長需求變化,持續用要求小孩的方式求青少年或
甚至成年子女,過往的愛護保護可能變成一種專橫或控制,而子女便可能開始將
父母從理想化轉變成妖魔化,然後試圖忤逆他或向他求饒。
在後來的 Mentor Coach 中,這位教練夥伴認真而勇敢地去探索自己在這過
程的移情是什麼,我們也討論了如何能夠幫助客戶去檢視,在教練關係中,他可
能有哪些移情的作用在運作著,因而阻礙了教練會談發揮真正的功能,這個過
程,對教練,對客戶都將是新的學習。
最後,再次強調,「不要」把移情當做是一個問題,或刻意要尋找,其實生活
中有情緒的時候,都是遇見移情的時候。如果在各種情緒中願意去問自己:「這
個時候在我面前的人是像過去經驗的哪個角色?」,通常能夠對應的人會浮現在
我們腦中,這便是覺察的開始。
而面對各項移情去修煉,修煉完成的時候可能是什麼樣貌呢?就是再次成為
自己的主人。他人的話或行為對自己不再有太大影響力,而只是喚回回憶而已,
我們開始明白自己對某句話或某件事有那麼大的反應究竟是因為什麼,然後我們
決定將回應的控制權拿回自己手上。像是案例一的那位男士,當他在書房中被妻
子問了一句話,他可以意識到自己那一瞬間隱私被侵略的感受,是來自當年與母
親的關係,而妻子是站在眼前的這個人,他不會將母親的身影重疊在妻子的身
上,因此他可以心平氣和回答:「沒事,就是在休息放鬆。」
當然有的時候,探討移情的答案不會很快浮現,這時候也「不要」逼迫自己或
他人一定要深入去挖掘。畢竟,有時候要從過去經驗找答案太痛苦,在狀態還沒
有準備好之前,移情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其實也是很有功能的,就讓這份覺
察之心陪著自己,陪著客戶,一程一程的體驗人生種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