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 0933-535-961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
- service@icftaiwan.org
- Mon - Fri: 9:00 - 18:00
教練是近 20年來才興起的一種文化 , 國際教練聯盟 (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 , 簡稱 ICF) 在1995年才於美國成立 , 而台灣總會 (ICF Taiwan Chapter) 也是在 2008年才正式成立 . 在台灣 , 短短的 4-5年時間 , 教練式領導逐漸被企業所重視 , 也有愈來愈多的人 , 投入這個領域的學習 . 是什麼原因逐漸的帶動這一股風潮呢 ?
21世紀的職場 , 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 讓一些企業逐漸捨棄傳統的教導式及命令式領導 , 而採取以人為本的教練式領導呢 ? 台灣目前已經進入服務式經濟的時代 , 一些公司的內部治理 , 從過去的 “對事不對人” , 逐漸轉變到”不但對事 , 更耍對人”的另一種企業文化 , 我認為這個轉變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
1. 不確定性的動態環境
經濟環境瞬息萬變 , 是目前企業領導人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 領導人最困難的一件事 , 是隨時隨地都得面對不確定的因素 , 對未來作出重要決策 , 因此一個好的領導者 , 除了工作本身的專業能力以外 , 更重要的是 , 必須具備對週遭環境的察覺能力 .
而察覺力 (Awareness) 就是教練式領導的一項核心能力 . 在1對1的高階主管教練對話當中, 教練經常耍運用其專業技巧 , 來讓客戶察覺到過去多年來, 自己所不曾注意到的盲點 , 這些盲點可能已經影響你的績效多時 , 可是你毫不自覺 . 透過教練的引導 , 讓客戶可以察覺到自己的盲點所在 , 而改變自己的思考及行為模式 , 進而提高其工作績效 , 這是教練式領導在組織績效提升過程中 , 所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 .
2. 多元化的職場生態
目前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 , 人流. 物流. 金流自由移動 , 人口的結構也不斷的在改變 , 人們可以自由遷徙 . 在稍具規模的企業裹 , 我們經常可以發現 , 不同國籍 . 不同膚色 . 不同年代的人 , 在同一職場共事 . 不同文化背景 , 不同價值觀的一群人 , 耍凝聚共識 , 朝同一目標努力 , 是一項不容易的工程 , 也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面臨的挑戰 .
特別是工作年齡延長 , 職場上3代同堂的景像 , 在美國早已產生 , 在台灣也是遲早的事情 . 如何讓生長在不同時代背景的團隊成員 , 凝聚共識 , 完成組織目標 , 傳統的教導式領導已使不上力 , 這也是為什麼強調 “以人為本”的教練式領導 , 會逐漸被導入職場的另一個原因 .
3. 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台灣的中小型企業 , 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 是企業的競爭力及永續經營 . 全球化的結果, 是企業得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競爭 , 除了產品本身的競爭力 , 人的競爭力 —選才. 育才. 留才— 更決定了企業的成敗 . 台灣近10年來面臨人才外留的問題 , 一些中小企業主經常對我訴苦 …” 人才難找” ….. “好不容易找到 , 卻又留不住”….. , 可是他們也沒有察覺到 , 留不住人才的真正原因 , 或許是在於企業本身 .
面對年輕的80年代 (Y世代) , 即將在未年5年左右 , 主宰職場的趨勢 , 領導管理模式真正須耍改變的是什麼 ? 在我上一篇文章的分享當中所提到的 , 兼顧員工 “身. 心. 靈” 的教練式領導模式 , 勢必是未來企業文化的主流 , 這也是為什麼教練式領導會愈來愈被重視的一個原因 .
國際教練聯盟認証專業教練 ACC
陳培元
c000318@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