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 0933-535-961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
- service@icftaiwan.org
- Mon - Fri: 9:00 - 18:00
被美國管理協會譽為「偉大導師」的馬歇爾‧葛史密斯提出:「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教領導者做甚麼,並沒有花夠多時間教他們不要做甚麼。我所遇到半數以上的領導者根本不需要學習做甚麼,而是需要學習不要做甚麼」。
當我與擔任主管的客戶做一對一教練會談時,最常聽到的抱怨是「我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夠用」、「我不盯著部屬看,他們怎麼會做好?」、「每次都恨不得我自己來做」、「想當年我還沒有擔任主管的時候,我一個人可以當好幾個人用,不像現在綁手綁腳,揮灑不開來」。這不只是主管本身的困擾,也是企業老闆的痛-〝如何讓優秀的員工變成出色的主管〞,問題出在哪裡呢?
在許多組織發展的理論中對「領導力的本質」做了清楚的定義,同時也說明監督、管理與領導的差異性,如下表所示:
監督 | 管理 | 領導 |
指揮他人依照第三者的意願執行工作,執行的方法由第三者指定 | 指揮他人採用某些手段,追求特定目標;目標與手段都由經理人決定 | 指引、鼓勵與幫助他人以特定手段追求目標;目標與手段若非由追隨者自行選擇,就必須獲得他們的認可 |
資料來源: 書〝交響樂組織〞
由此可以發現,領導就是一個人引導其他人設定了一個目標,並激勵他們以有效能且完全的承諾去追求此一目標的過程。領導就是影響追隨者的意念,喚起他們的熱情,讓他們與領導者產生共鳴的才能,把個人的潛能轉換成集體的績效。領導者的任務就是發展與維持一個高績效團隊。
在與每位主管或執行長Coaching的過程當中,發現理論人人都懂,但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和領導風格並不容易。凡事「練事前需先練心」,首先透過教練的引導與提問〝你現在面臨的問題,除了你之外,團隊中還有誰可以解決?〞,〝如果你維持現狀,不做任何改變,結果會如何?〞。幫助領導者覺察到 一、你再也無法事必躬親 二、對於目前正面臨的某些複雜問題,你不知道要如何解決。
進而放下〝我執〞(對自我的執著),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坦承自己無法提供所有的答案,定會有其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的構想、更好的答案,一旦你主動積極地徵詢收集各方觀點,其他人就會獲得解放,進而發揮長才,貢獻創造力。正符合所謂〝若能無我,當下就放下〞。 中國古老的智慧經常是歷久而彌新,關於對領導者的描述,老子『道德經』第十七章這段話相當經典,「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性皆謂我自然。」最上乘的領導者,運用領導力與影響力於無形,將「非我不可」轉化為「利他」,團隊自然形成高績效團隊,領導者的效能於是顯現。無怪乎孫子兵法上也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練心後,那如何來做呢?下圖是領導者放手模型
領導者與團隊成員從建立信任開始;共同定義可量化的目標;透過提問引領他釐清未來的規劃,看見可能遇到的障礙,提醒他可能的風險;共同討論出必要的查核點與追蹤方式;直到如期交出成果。這中間領導者運用教練式的領導,扮演教練及導師,給予及時的支持、激勵與提供資源,不斷運用提問、傾聽與反思來幫助部屬成功。
誠如德國聖本篤修道院古倫神父說:「領導就是喚醒人們的生命,誘導出潛藏在人們心中的生命與能力。如果能夠喚醒人們的生命,那麼,公司和部屬都能獲得利益,達到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