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專欄文章

敘事生活banner

黃素菲 老師

黃教授深耕敘事心理學研究、教學及實務的經驗豐富。曾任台灣生涯發展與諮詢學會理事長,自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退休。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博士後,學習社會建構論,目前為輔仁大學心理所兼任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主要從事個別與團體諮商、諮商督導、敘事治療和生涯教育等。譯有《敘事治療三幕劇》、《敘事取向的生涯諮商》、《人際溝通》,另著有《組織中人際關係訓練》、《當代諮商理論》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等書,最新著作為《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洞人心菲的十個故事,十種啟發,十次感動》。

黃正旭 老師

臺北商業大學 心理諮商中心諮商督導
國立政治大學 碩士
張老師青少年輔導基金會前執行長
衛生署戒煙中心主任
張老師文化公司前總經理
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完成訓練可獲得ICF 18(5 CC+13 RD) CCEu學分》

「故事」是敘事治療工作的核心
對小孩子來說「故事」可能指的是繽紛的童話或繪本

對於小說家來說「故事」可能是值得發展成作品的情節或軼事

對於一個情場失意的人來說「故事」可能是一段傷心的回憶

對於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而言,「故事」可能是過去諸多塵封的往事

對於一般人而言,故事像一條線

將生活事件編織起來、串接起來,藉此經歷我們的人生

對於一個敘事治療心理師來說,「故事」則是來訪者敘說他生活經驗的方式

敘事治療心理師好奇來訪者如何透過故事來詮釋自己的生活,並試圖創造出意義

未來總是變幻莫測 線性生涯觀(linear career)已經不再適用

生涯的概念從20世紀的生產線式的組裝(assembly lines)概念,強調適配性

轉變成生涯晉升(career ladders) 概念,強調進步、提升、強化自己、終生學習

後現代生涯變成靶心(bullseye) 概念,強調獨特性、主體性與不可取代性

後現代生涯觀以「生涯吸引子」取代「生涯目標」

不談生涯決策,而談生涯自我相似性模式

強調穩定、反復出現且吸引個體關注的力量

課程目標

  1. 說明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概念,練習後結構問題。
  2. 使用多種解構性提問技巧來探索客戶個人生命故事的主題。
  3. 透過「生涯建設訪談(CCI)」體驗後現代主義的生涯教練,生涯願景的體驗與實作。
  4. 畫出或寫下未來的願景,完成未來的願望,並制定行動計畫。

課程特色:

  1. 本課程適合初學敘事治療者
  2. 由華人心理治療領域撰寫「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務」專書作者黃素菲教授親自授課。
  3. 以實務演練為主,將為教練提供更多元的提問技巧,透過探索客戶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後現代視角,經由探索自己的生命故事,浮現生涯主題、展望生涯願景,發現生涯之樂。

課程時間:

2024/12/28(六)、12/29(日)、2025/1/4(六),09:30-16:30,每天6小時,3天共18小時

上課地點:

台北市身心障礙服務中心六樓集會室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5巷2號)

報名費用:

三天工作坊報名費原價:ICFT會員友$15,500、非會員友$16,500。
★10/31前報名可享早鳥優惠:ICFT會員友$14,000,非會員友$15,000。
★ 曾參加2024 ICFT敘事工作坊任一階段的舊生,報名費可再減500元!
★ 招生人數:30人為上限,額滿將提前結束報名。

報名表:https://forms.gle/sqao7gm55Cxk3QX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