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 0933-535-961
-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4段
- service@icftaiwan.org
- Mon - Fri: 9:00 - 18:00
[av_textblock size=” font_color=” color=” av-medium-font-size=” av-small-font-size=” av-mini-font-size=” av_uid=’av-k53qpbjh’ custom_class=” admin_preview_bg=”]
教練的一天
一早坐在會議室,聽著客戶訴說工作上的阻礙、無力與氣餒,在對談過程中找到正向的力量,期待、願景逐漸清晰,看見自己無法與他人共事的困境…,帶著正面支持的力量與和這位充滿朝氣的主管對談,讓我充滿力量。
接下來的會議,和一群即將進入偏鄉的年輕教育者,共同討論如何透過教練技巧引發孩子主動積極的學習,我必須展現信心,卻又不能流於不切實際。和他們相處,我在為現在與未來的學生們討論可行方案且灌輸希望。
中午參加輔導單位的慶功宴,他們受到了總公司的優良評鑑,並得到一筆優渥的獎金,教練感謝他們的開放與投入,為公司與團隊創造了奇蹟。
下午參與董事會對高階主管的評鑑,許多的內容與教練實務的理解有所差異,但不論作為專業經理人或外部教練,董事會成員都是值得尊敬的前輩,我必須是一位專注的聆聽者。
在角色的轉換中,時時提醒放下「我是誰」?而是問自己「我現在的角色是」?教練必須既專業、真誠又開放。當我們清楚當下角色的意義與價值時,恰如其分融入角色時,這不是虛偽,而是專業人士的展現。
Questions Beginning coaching
近年來,教練領域人才輩出,創造了多元的學習機會與成長空間,例如、私董會、個案討論團體、行動教練、跨界合作等等…,在這教練的鍛鍊過程中,整理了一些客戶提出涉及倫理、非正式卻不易被注意到的問題,與教練們共同討論、學習與分享。
在教練實務中、多數教練在徵得客戶同意後,會記錄下過程中認為重要,甚或者需要深入澄清與核對等相關訊息,以助於教練進行,而這些記錄中,哪些可保留?又該如何彙整與應用?若客戶想要看這些資料,其背後的意圖可能有哪些?而教練的紀錄方式與內容,是否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這一連串的問句,多數能有效幫助教練們在遇到此議題時,能夠盡快的自我教練、澄清,並得以妥善處理。
在個資法無限上綱的眾多判例中,間接帶動了客戶對自我資訊的警覺,因此許多教練都陸續遇到此ㄧ問題。更多的好奇是客戶要求錄音,這背後的意圖有哪些?在在顯示出雙方的信任關係,與教練之間的人際歷程是否間接反映了客戶與人互動的平時樣態?如何藉由客戶與教練互動的過程,把客戶與其他人的互動歷程的重要面向,帶到會談情境的當下互動裡?畢竟客戶問題的重演是相當頻繁且可預期的現象,常發生在大部分的會談過程中,教練如何運用會談歷程陪伴客戶套脫過去不合宜的處遇模式,找到新的有效回應方式?是值得教練們著力的方向。
教練當下,對客戶感到生氣,教練該如何自處? “照顧自己”是教練們常常提醒客戶的要點,而教練自己能否身體力行?尤其在教練感到不舒服時,教練們該如何照顧自己?能否坦承的捫心自問,自己怎麼了?有哪些感受?生氣是被什麼觸發了?教練當下該告訴客戶嗎?又該如何進行澄清與核對?在合作的教練歷程中,雙方若無法敞開的共同面對倆人的需求與感受,教練歷程未來的效益,將受到嚴峻的考驗,而准許自己生氣,讓兩人誠實面對當下感受,更是教練歷程效益高低的關鍵點。
教練在專業判斷後,建議客戶被轉介或輔以其他教練、諮商師、藥物幫助等資源時,遭到客戶否認或斷然拒絕,教練該如何處遇?終止、亦或繼續?甚至引入其它支援?考驗著教練的專業與智慧,然站在希望客戶更好的共同目標上,現實狀態的看見?能一起做些什麼?有哪些支援?都必須被提出。然、在對生命或第三方無所威脅下,基於客戶才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問題的解決專家等信念下,更應該把最後的選擇權,放在客戶的手中,陪伴她緊緊握住,因為、每個當下「人」都是有所選擇,猶如放棄選擇也是種選擇。
還記得小時候,上課老師問話,學生們的回答總是吱吱嗚嗚,一下課卻又是嘰嘰喳喳,這情況也常發生在教練會談上,對好不容易話題全開的客戶,教練該如何處理?既不造成挫折,又能將議題延伸到教練歷程中?幫助到客戶。在時間許可下,部分教練會徵詢客戶的期待,而在時間不允許下,也會簡單釐清議題後,透過提問去幫助客戶澄清,甚至當成下次會談前作業…,在教練覺察到客戶的需求後,當下狀態各不相同,教練們處遇方式各顯巧妙,而保持開放傾聽,是教練們必須存在的狀態,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時時自省與覺察,是教練們,更是一生的鍛鍊。
常被教練問到的議題
教練狀態各不相同,是否需要督導?見仁見智。然在專業教練的養成上,督導同行是成為專業教練的重要歷程。「刻意練習」一書作者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透過前人研究與驗證後提出,根本沒有所謂的天賦,「非凡的能力」皆是來自大量專注的練習而來,並將練習分為三種:
天真練習_猶如孩童般想練即鍊,不練也無仿的快樂學習著。
目標練習_擁有明確的目標、意圖且是專注地投入。猶如留學,一般先收尋理想學校與科系,再查詢申請條件、語言能力檢定標準等等,跨出舒適圈,找到好方法。
刻意練習_不只擁有明確目標,而且需要有資深的mentor 傳授技巧,再經過相當時日的練習,才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醫生,只是一個統稱,必須進到專科中,投入心力鑽研數年,才能對其領域有所見長。教練亦如是,若想成為專業領域的教練,找一位好督導,加上刻意練習不可少。
作者:張如雅 Ruya Chang ICF PCC,教練領域:人際歷程取向的關係管理、組織營造、領導力的養成與重塑,ICFT常務監事。
[/av_textblock]